新盛在线客服【77296577】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并增强经济动力。具体措施之一是从5月8日起,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0%下调至1.40%,降幅为0.1个百分点。
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央行政策利率的一种。目前,我国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核心,通过银行体系传递至贷款利率。因此,此次降息后,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在内的各类银行贷款利率,以及不同层次的市场主体融资成本都将进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持稳健的运营和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需要维持合理的利润和净息差。在政策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为1.52%。
调整存款利率是商业银行维持合理净息差水平的一种方法。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息后,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以保持净息差。同时,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形势、中美贸易关系和货币政策目标,预计今年在必要时,政策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以下是历年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走势图:
5月7日早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公开市场业务的公告(2025)第1号。
该公告透露,为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自2025年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将从之前的1.50%降至1.40%。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及临时正、逆回购的操作利率将继续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减点确定,加减点幅度保持不变。
公开市场操作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是央行短期政策利率,央行通过每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足,并持续释放短期政策利率信号,使商业银行质押式回购利率(DR)等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心波动,并传递至其他市场利率。
在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经过市场化的利率调整及传导,预计将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0.1个百分点。”
对于政策利率的降低,周毅钦向记者表示,由于金融监管部门之前已经多次提示将进行降息降准操作,因此市场对此次货币政策调整已有预期。“此次降息的影响广泛,不仅可以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增强市场活力,还可以减轻房贷客户的还息负担,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内蒙古财经大学校外硕导杨海平指出,此次降息降准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使用,基本覆盖了资金利率的短期、中期、长期调整。总的来说,这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并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公积金贷款利率等其他措施一起,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活跃产生积极影响。
商业银行的收入分为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其中净利息收入是银行的核心收入来源。净息差是反映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指标,也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盈利指标。
政策利率下调后,对企业及个人消费者而言,融资成本降低,但对于银行而言,则意味着资产端收益率下降。为了维持稳健经营和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需要保持合理的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9月份以来,国有大型银行已多次降低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2024年下半年就调整了两次。此次政策利率下调后,与储户利益相关的存款利率是否还将继续下调?在实施降息与降准的货币政策组合中,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端利率无疑将面临下降趋势。在这种环境下,为保持净息差的稳定,商业银行必将采取相应措施。尽管一些银行已经对负债端的存款利率进行了预调,但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仍可能下降。杨海平指出,商业银行在存款和贷款两端利率的调整将是稳定净息差水平的必要手段。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观察到,潘功胜提到,在降低政策利率的同时,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促使商业银行相应降低存款利率。
关于存款利率的下降方式和幅度,周毅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维持银行净息差和整体利率的下降趋势,未来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预计将继续采用“国有大行先行、城市农村商业银行随后、小微和村镇银行跟进”的阶段性下调模式。
杨海平进一步分析,由于各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上存在差异,后续的调整幅度也将因此而有所不同。